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孙一:被骂死了吗?(图)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以言论自由著称,其特点是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意见,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后宫琐事,只要有想法,都能不畏惧皇帝的怒火。然而,这种言官的自由也让他们变得过于偏激和夸张,他们往往凭借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就能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
从海瑞到杨涟,从左光斗到张璁,从夏言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哪一个名臣没有被这些言官“骂”过?即使是在位或罢职,他们都成了言官们的攻击对象,不分生前死后,总有人要骂他。
万历皇帝30年怠政,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其实也是因为被这些言官骂得太厉害。敢于直接对皇帝进行毫不留情地破口大骂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就曾指着鼻子破口大骂万历皇帝,把他描绘成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但最终只给了革职为民的处分。
这种群狼式的围攻和暴风雨式的谩骂,最终导致了国家机器正常运作受阻。在崇祯时期,明朝危机重重,而袁崇焕照样遭到了“骂”,甚至在凌迟处死之后还未安息,便再次成为众人的谩骂对象。清军入关后,小王朝内讧依然持续,而这恰恰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消失的一刻。
孔子曾说:“苛政猛于虎也!”在明朝,这些言官就是“苛政猛于虎”。虽然勇于进谏是一件好事情,但当它逐渐扭曲其本意,并严重干扰国家机制运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
这样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今天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将平衡与批评结合起来,为现代社会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治体制呢?
标签: 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 、 中国历史朝代一览表图 、 中国古代王朝的时间轴 、 大隋是什么朝代 、 元朝总共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