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王朝,特点就是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出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因此,明代言官立论唯恐不偏激,言辞唯恐不夸张,往往凭借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
看看明朝的名臣,如海瑞、杨涟、左光斗、张璁、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大明帝国如果没有这些言官,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正常运转。给人“挑刺儿”是最容易的事情,再完美的人,也能挑出个毛病。
万历皇帝30年怠政,是被许多人的骂声所困扰。在我们看来,这不是进谏,而是人身攻击。但万历皇帝最后给他们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从那以后,对这种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对此种群狼式的围攻和暴风雨式的谩骂,无力回击的是即将覆灭的大明帝国。
崇祯时期,即便袁崇焕照样遭到了“骂”,乃至被凌迟处死后,还有人继续“骂”。清军入关后,小王朝依旧有几十万军队,有半壁江山,但那些仍在进行“内讧”的言官们,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成为断送国家命运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苛政猛于虎也!”成了现实。而勇于进谏本应是一件好事,但无端地放纵,最终反倒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这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吧。
标签: 明朝历代君主世系图 、 北宋如何避免覆灭 、 元朝有什么重大事件 、 明朝土木堡为什么输了 、 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