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中最能体现崇祯皇帝勤政能力的故事是他的十七年执政时间,尽管他非常努力,但最终还是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那么,明朝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已经无可挽回,而崇祯皇帝又做了哪些失误呢?
实际上,崇祯并没有缺乏时间,他在位十七年,这足以让他有机会进行任何行动。此外,他掌权后,对魏忠贤进行清洗后,在朝廷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任意安排和配置人选。
与其他历史上的皇帝不同,崇祯既非荒淫好逸,也非小子。相反,他非常勤勉,每天睡眠不足,有时甚至坐在那里就睡着了。他这种勤政的末代皇帝在历史上几乎独一无二。
然而,即便如此,再加上他作为末代皇帝所具有的优势——即使其他末代皇帝由于自身原因导致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弱致使藩镇割据和诸侯拥兵自重,但崇祯却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官员和藩镇,没有出现诸侯割据的情况。
那么,当我们找不到这样一个勤勉而不成功的君主时,我们又该如何解释这一点?很多人认为当时连年的自然灾害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古代农业社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无论是洪水、干旱还是蝗虫等,就会造成国家经济大倒退,让老百姓生活困难,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加剧国家混乱。
因此,这些都不是由崇祯个人决定的,而是由天灾、人禍以及列强压迫共同造成的问题。但这话似乎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清朝末年同样遭遇过这些问题,但是依然能够扑灭农民起义,并且挺过来。如果清朝有一个像崇祯这样的君主,那么它很可能不会走向灭亡。
因此,我们必须再次审视崇祯本人的行为,看看是否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无信”,例如对于袁崇焕这样的杰出将领,其疑心太重,最终导致了袁家的惨死;另一方面,是缺乏彰显自己的宣传工作,比如未能有效地应对李自成所谓“均田免赋”的宣传;最后,还有一点是不稳定,不仅没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而且自己的一些性格特质也影响了政策执行,使得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
标签: 明朝第十三位 介绍 、 抗日元朝的故事 、 明初四大案都是冤案吗 、 中国上古简史 、 明末三大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