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束进谏遭监禁含冤十八年(图)

在明代的政府架构中,有一个言官体系。言官由御史与给事中两部分组成,御史供职于都察院,是朝廷的耳目,在都察院之外,还有一个与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相对应的建言、评价与监察系统,叫六科,给事中供职于六科。言官的官阶不高,但职责重要而神圣,其中首要职责是“规谏君主”,对皇帝与内阁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明代言官的数量很大,影响也很大,在规谏君主、权奸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犯颜直谏、不惜陈尸庙堂的耿介之臣是层出不穷,然而受到的酷刑也是当代人很难想像的。皇帝处罚言官,重的是杀戮并陈尸街头,次等的是长期监禁,在诏狱中受尽折磨,最幸运的是贬官削职,老死家乡,很少有人得以善终。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天空出现彗星,即所谓扫帚星时,有位南京御史叫冯恩,他直言上疏,说天空出现了扫帚星,是不祥之兆,这三颗不祥之星就是内阁大学士张璁、高拱以及右都御史汪宏,要想除去天上的扫帚星,就必须先除朝廷中的扫帚星。嘉靖帝看后勃然大怒,就下令将他逮捕关入诏狱,并差一点死于廷杖,而最后将他发配到广东雷州,将近六年后才遇赦回归乡里。一疏带来十八年的牢狱生活。

同样地,一位名叫沈束的人,也因进谏遭到了长达十八年的牢狱之灾。在这段时间里,他妻子和小妾送饭给他十八年。这场冤案始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沈束因为指证严嵩被投入诏狱,不久刑部上奏说他只是奏事不实,并无大错,却依旧被加重处罚,最终获释是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尽管如此,无论是通过廷杖还是长期监禁,都无法遏制进谏之风。在“大礼议”事件之后,用廷杖打死十七人及罢免二百多人的举措,也未能阻止这种情况。而到了晚年的海瑞,更是一个准备好棺材以死进谍的人物,其故事至今仍令人敬佩和感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