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虽然在大部分时期都保持了国力的强盛,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衰败。明朝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工商业发达,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然而,这个富庶繁荣的王朝却长期遭遇国库空虚的问题,明朝的国库经常入不敷出,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在嘉靖末年,大明国库存银仅剩十万两,而每年的超支高达一百四十多万两。官员们发放不出工资,只能用实物顶替,这成为常态。人们对此感到迷惑,不知为何一个经济繁荣、民富国强的大明,却持续困扰于财政问题。
实际上,是三大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导致了国家财政破产。这三个集团分别是商人和士大夫阶层、皇室以及海洋贸易中的海商和倭寇。
首先,商人和士大夫阶层相互勾结,以东林党为代表,他们与江南商业集团紧密合作,为自己的利益牟取暴利。他们通过压低税率,让国家失去大量税收,再通过走私等手段侵吞更多资源,使得国家税收流失严重。
其次,皇室也成为了国家负担的一部分。大量宗室子弟享有爵位、俸禄以及土地控制权,即便这些宗室子弟并不参与生产,也能从中获得收益,从而增加了国家开支,并且由于他们逃避或偷逃税款,更剧烈地加剧了财政困境。
最后,海洋贸易中的海商和倭寇利用内忧外患的情况,与国内势力勾结,从事走私活动,将大量货物偷运到海外,同时通过这种非法活动积累巨额资金,不缴纳任何关税,对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三个集团的行为共同作用下,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管理能力,大明最终因无法解决自身深刻的问题而陷入崩溃,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此间,那些曾经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人们,被历史抛弃,无所归宿,他们留下的遗产只有耻辱与失败。
标签: 明朝为什么迁都北京 、 明朝哪个 名声最差 、 宋朝时间轴及大事件列表 、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 明朝灭亡前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