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弩能射600步明朝仅50步元朝历史何去无踪

探究战国弩射600步的神话与明朝50步的现实,揭秘历史科技的变迁

在讨论战国时期的弩炮射程时,我们往往被其惊人的性能所震撼——能够准确地击中目标于600步之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到了明朝时代,这种远程打击能力却仅剩下50步。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一巨大的衰退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将这个变化归咎于科技退步,因为从战国到现在已经是数千年之久,这样的断层无疑会导致许多技术细节无法保持一致。举例来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全国人口才几百万,而战国时期则动辄以十几上百万军队进行战争,这种规模上的差异难免影响了技术发展。

《战国策·韩策一》记载了当时韩国出产强弓劲弩,其射程可达六百步外,这在现代测量单位下几乎等同于现代武器的射程。在荀子的一篇文章中,他用“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形容事物如何通过不断积累达到极致。但是,当某个事物超出了我们常识范围,我们就必须怀疑其真实性。

基于这样的考量,把《战国策》中的关于弩炮描述作为论据本身就是存在问题。另外,《天工开物》的出版日期为1637年,即明朝晚期,那时候远距离打击手段已经开始转向火铳,弩炮逐渐被淘汰。而元朝期间还实施了禁弩政策,使得弩炮制造技术受到了严重影响,从而使得宋代之后的弩炮工艺水平低于前者。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关于战国时代600步射程的问题可能有夸大成分;而对于明朝时代仅能达到50步的情况,则反映出当时科技确实在这方面退化了一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