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弩能射600步明朝仅50步南宋覆灭与元兴衰何异

探究战国弩射600步的神话与明朝50步的现实,揭秘科技进步与技术衰落之间的差距。历史上的弩器,在战场上确有其独到之处,但这并不代表着科技在时间推移中没有前进。例如,从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争人口数转变至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人口数量,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

《战国策·韩策一》记载了韩国出产强大的弓箭和劲弩,其中提及溪子、少府、时力和距来都能射击六百步,这在现代计算下显得尤为可怕,接近于枪械的射程。在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跬步”指的是人的左右脚向前迈动一次所覆盖的一小段距离,大约相当于1.3米。这意味着如果将这个距离扩展到600,就会达到惊人的长度。

然而,将《战国策》中的关于弩器描述作为论据就存在问题,因为它本身就超出了我们对远古武器性能理解范围。另外,《天工开物》书写于1637年,是明朝晚期出版,此时远程打击武器已经被火铳所取代,弩器早已开始失去重要性。此外,由于元朝对弩器进行禁令,并且造艺逐渐丧失,不如宋朝时期精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战国期间对于弩射程的描述可能夸张;而到了明朝阶段,尽管如此,一度退化为只能射击50步也反映了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即便是在科技不断进化的情况下,也有一些遗老技艺随时间而消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