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战国弩技何去何来从600步射程到50步的衰落记

探究战国弩技之神话与明朝弩器之衰微:从600步至50步的故事背后

在我们熟知的历史记载中,战国时期的弩无疑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武器,它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威力和射程都让人赞叹不已。据说,那时候人们能够用这台复杂而精密的装置射击距离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600步。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进入了明朝,这个曾经那么强大的远程攻击手段却只能维持50步。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首先要澄清的是,科技并没有倒退。尽管战国时期已经过去很久,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和研究的话题。举一个简单的事实对比: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全国人口才几百万,而战国时期动辄几十上百万军队的大规模战争所需的人口数量可见其庞大。这个差距说明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

《战国策·韩策一》中的描述更是给予了我们深刻印象:“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各式各样射程为六百步以上的地方名物,这些数字如果用现代单位换算,将会显得更加不可思议,与现代枪械相比几乎毫无区别。

荀子的名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提醒我们,即使微小的事情累积起来,也能达到巨大的效果。在这里,“跬步”可以理解为人的一步长度,大约相当于现在1.3米,这个距离加倍就是600米,是多么恐怖的一幕啊!

然而,当事物超越常识范围,我们就应该对其持怀疑态度,因为极端的情况往往是不真实存在的。而《天工开物》的出版时间恰好是在明朝晚期,从1637年开始火铳逐渐取代了弩,使得这些传统技术开始被淘汰。此外元朝还实施禁弩政策,加速了这种古老技术失传和工艺退化过程,使得宋朝时代已有的高水平不能再复制。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讨论关于战斗远程能力方面,有些记载可能夸大其词,并非真实反映历史,而明朝期间确实在使用技术方面有所退步。这就是为什么从600步到50步发生变化的一个可能解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