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乐盛世,四位海外王者寻找归宿的故事
在中国开国皇帝朱棣的治理下,明朝迎来了繁荣与强盛的时期,这段历史被称作永乐王朝。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在这段辉煌时期,一共有四位来自海外国家的国王来到了明朝,其中三位国王选择留在了这里,而另一位国王的后裔甚至请求加入中国籍。我们常说明朝是古代最有骨气的朝代,因为它从不向外国低头,只接受他国内心仰望。这一立场与宋朝大相径庭。
明朝奉行一种以“宗主”自居、以“臣服”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在郑和七次下西洋探险中,他带去的是礼物,不仅展现了明帝国强大的实力,也彰显了高高在上的一种姿态。当时,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希望能够结交这样一个强大而富有的国家。
当时前来贡献或商业往来的国家可以分为三类:希望得到承认并臣服于明帝国的一些地区;那些对中国文化怀抱敬仰之心、想要亲身体验的人;以及那些以贡使身份来华经商的人。苏禄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位于菲律宾苏禄群岛及周边地区的小型伊斯兰酋长政权,以东王、西王和峒王作为统治者,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领域。
1417年,那里的东王、西王和峒 王带着340多人组成了一支庞大的使团前往中国。这一次访问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接待,并且他们还得到了皇帝朱棣本人的款待。这次访问是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对外使节活动之一。
然而,在回程途中,东 王病逝,其子督马含继任成为新君。而东 王遗体则由朱棣亲自下令安葬,并撰写碑文纪念。此后,督马含回到苏禄继续其父职务,而他的母亲及弟弟们则选择留下来守护墓地,与当地居民融合生活直至今。在清末,有一名后裔申请加入中华民族并获得了中国籍,从此他们改姓安温,一直到今日已传至21代,对祖先事迹仍保持深厚记忆。这些家族成员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
永乐年间,当更多国家纷纷遣使或贸易代表前来拜访,大致超过60个国家,这无疑证明了当时北京紫禁城内所蕴藏的情报网络及其影响力的广泛性,让人不得不赞叹那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时代!
标签: 中国的朝代排序 、 朝代顺序表 、 评价最高的十部历史剧 、 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的 、 明朝那些事儿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