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繁华都市─辽宁省博物馆藏画展”中,有一幅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苏州城乡的繁华景象。袁宏道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以其独特的“性灵说”而闻名于世。他不仅擅长写山水游记,更以其精湛的尺牍技艺受到赞誉。袁宏道是一位自由奔放的人,与他人不同,他对做官缺乏热情,甚至厌倦了官场生活。不久后,他辞去了官职,投入到山水间自得其乐,并留下了一系列优美的山水游记。
然而,当他的兄长袁宗道邀请他进京时,袁宏道不得不暂时搁置他的游历之梦,回到京城履行职责。但几年后,他再次感到被束缚,不甘心就此终结,便返回湖北老家隐居度日。在那里,他最终去世,但他的文学遗产依然流传千古。
袁宏道在成为进士后首任吴县县令期间,最为兴奋的是探索吴中的自然风光,而非担任官职。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我已来到了吴中。这座地方若能让我管理,那么五湖之中的长江,就像洞庭湖一样拥有君主;酒有主人,茶有知己。”这是对当时太湖一带众多湖泊和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描述。
尽管如此,他也深感作为一个吏员面临的问题:“吏道缚人,不知道如何向后退一步,我先这样告诉大家。”(《寄同社》)这里透露出了作者内心斗争与忧虑。在另一封给丘长孺的信中,更直言:“我担任县令以来,一切都极为丑陋,无可名状。大概每当遇到公务便变成奴隶,每次接待客人便如同妓女,每次处理钱谷事务便像老年的仓库管理员,每次训诫百姓则像是保佑山神。一天之间,从寒冷到温暖,从阴雨转晴,再从晴朗转阴,这些都是人间恶趣,让我体验了一番。”
对于一些人的来说,这些官场琐事既熟悉又令人满足,但对于性灵才子袁宏道来说,只需几笔即能勾勒出古今一切官场丑态。还有那封给杨安福知县的尺牍,其中提到了燕市宴集、文雅尽显,以及吴令苦难等内容,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官方生活缺乏热情和不满。而另一封给沈博士的手书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人情茫茫,如风影;过客如蚊虫;上司尊严,如阎王。” 官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环境——基层官员忙着迎接各种仪式,却无法应付日常工作。
作为性灵才子的 袁宏道,对于这种局势感到无比沮丧,因此,在许多尺牍中表达了归隐之志。他认为,“丈夫各自行其志耳”,并且劝告身边的人不要为了物质上的东西而改变自己原本的心愿。“乌纱掷于优人”,把头衔轻易地抛弃掉,就像演戏中的角色那样,而他更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被外界干扰或是压力所迫。
最后,在给聂化南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最终实现这个愿望,将二度“弃官”回到了故乡。尺牍中的内容充满了释放与快乐:“败却铁网,打破铜枷,走出刀山剑树,跳入清凉佛地,为何还要讲述这些?不可言!投冠数日之后,我更加明白没有做官好”。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由奔放、追求个性的文学巨匠,其文字不仅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心智,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纯净生活的心态。
标签: 中国君主列表 、 晋朝历代帝王 、 土木堡明军遗骸 、 明朝是在谁的手里灭亡的 、 明朝17位 顺序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