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辽的廷杖在自然之手中寻找套路

我在深思明朝的廷杖刑罚,如何在自然之手中寻找它的套路。唐朝大臣坐着议事,宋朝大臣站着议事,而元、明、清三朝的官员则面对更为残酷的待遇,在朝堂上不仅要跪着或趴着,还可能遭受一顿廷杖,其中尤其是明朝更为凶险。

这个“廷杖”刑罚,不在《大明律》之列,却是一种法外惩罚,由大汉将军执行——他们是殿廷卫士,也就是那些身材高大的卫士,以资观瞻。《明史·刑法志》提到,“自创不衷于古制”。

我想象当一个官员得罪了皇帝,被皇帝处以廷杖时的情景。他会被当庭扒掉官服,双手反绑后,被押到午门行刑,有时甚至是在朝堂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站在午门等待,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受刑者被套进一个巨大的布袋,一声喝令下,那棍棒就会无情地落在他的腿上。我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一次打击,这是分级进行的,一般来说,只有尚书或侍郎以上的人物才会有皇帝或代表皇帝的宦官亲临现场监狱。

朱元璋非常勤劳,有时候还亲自参与行刑,他亲自动手打死过人。这让我想到洪武时期宦官并不猖獗,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朱元璋本人亲临现场。在行刑时,皇帝坐在中央左边站着的小宦官和右边站着的锦衣卫,他们共同见证这一场景。一旦有诏书或口谕,受刑者就必须先趴下,然后被麻布袋包裹,从肩膀以下绑住,使他无法左右转动,同时脚也被捆绑起来。

接着四个人从四面牵拽,只露出与大腿部分接受那一系列暴力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大臣满口都是灰土,即便胡子全都磨没了。这一切都令人不寒而栗,每五下就换一次棍子,每次开棍都会吆喝,让整个殿堂震动。而每一次这样的事件,都让人们害怕即使没有直接死亡,也会因伤害而长时间康复,或许连性命也不保。

这些锦衣卫打手们经过专门训练,他们首先在砖头上练习,再用宣纸包裹练习功夫,最终达到可以将砖头碎成粉末而宣纸完好无损的地步。他们使用水泡软的棍子,对付那些得罪了行刑人的或者不能贿赂的人;而对那些能够贿赂的人,则使用干燥且坚硬无比的手段,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但均能造成极端痛苦,无论哪一种,都可能导致生命危机。不过,这些似乎只是后来的事态发展,没有出现于洪武年间的情况。

如果司礼监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呈八字形张开双脚,则表示可以留给受刑人一命;如果他们脚尖向内,则意味着受刑人的命运已定。在这之后,将受到重重摔击,即便未遭致命伤,也很容易因此丧生。

历史记载显示,在明代最壮观的大规模打击事件中,有两起特别引人注目:

第一起是在正德十四年,当时由于兵部侍郎黄巩等阻止武宗南巡,但武宗不听从,因此群臣集体伏阕示意劝阻结果遭到了武宗愤怒回应,让翰林撰修舒芬等107人午门外罚跪5天,并每个领取30至50下的判决,这场景血肉横飞哭声震天。(《明史·武宗本纪》)

第二起更为震撼的是嘉靖期间,因为杨廷和等反对嘉靖非祖制礼仪行为嘉靖愤怒罢免杨及200多位大臣要求改正,但嘉靖偏执坚持错误,最终200余名大臣集体接受判决成为最大规模的一次严厉判决。(《明世宗实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