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从晋唐宋的物品中寻觅明清散文的灵感

在我阅读史景迁这本新书时,感到格外的兴奋。作者不仅提供了关于明末清初两大散文家的深刻见解,而且还让我对这些文学巨匠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特别喜欢李渔和张岱,他们的作品既有着自然流畅的风格,又充满了个人的独到见解,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对于张岱,我尤为感激。在七十年代末,当我第一次阅读《陶庵梦忆》中的〈瘦马〉一节时,我被其生动的情境所打动,从此对他更加着迷。张岱出身显赫,曾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到了48岁,他便选择隐居山中,过起了简朴的生活。他在《陶庵梦忆》中记录下自己往昔浮华生活的一幕幕,让人仿佛看到了那段历史。

他的“不二斋”是他博览群书之地,那里高楼壁立、翠绿蔽天,空旷处种腊梅补天。但他也知道,即使如此壮观的地方,也不能逃避世间炎热。后来,他将家产减少至只剩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以及一些残旧书籍,这样的转变让人感到既悲凉又令人敬佩。

最近,在图书馆里,我偶然发现了一本史景迁最新出版的小说《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即中文版《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温洽溢译),台北:时报出版,2009年2月。这部作品让我心潮澎湃,因为史景迁以其独到的笔触描绘了张岱的人生轨迹,并探讨了他通过回忆和晚年的修撰来确立自身价值的问题。史景迁引用的资料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新的东西,但他却能将它们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得每一个细节都变得鲜活而意义重合。

写作风格方面,史景迁依旧精妙绝伦。他用散文或小说笔法,将历史资料转化成了生命力的源泉,如第一章就直接展示了张岱住在南京城内秦淮河畔的情形:“露台精雕细琢……竹帘纱幔之后,一身茉莉香气盈溢夏日风中。”这样的文字来源于《陶庵梦忆》的第四卷第二篇,是一幅画面丰富多彩、情感浓烈的地球描述。而这种推拉镜头,与张岱内心世界相互映照,使得整个场景变得更加生动和真实。此类技巧,在传统严肃的历史著作中几乎找不到,而在史景迸手中的作品中,却成为一种独特且有效的手法,用以展现人物与时代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联系。

自从读完王安石传记以来,对于任何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研究者的著作,都充满期待,现在再次遇到这位专治宋代文学的大师,更是我意犹未尽。在序言部分,作者提到:“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会像烟消云散。”因此,他决心挽回对明朝的一切回忆。这让我想起,如果没有这样一次探索,我们可能会忽略那些微小但重要的事物。我相信,没有看到这个故事之前,看待 张 岱 的 生平 和 内心 转折点 的 人们 会 有 更 多 不同 的 认知 与 感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