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讲过,崇祯帝有心理疾病,他性格阴沉多疑,对人不信任,只信任自己。据统计,他执政期间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掉了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和一人被逼自尽。这其中包括了明朝的栋梁人物,如袁崇焕、熊文灿、杨镐、刘策等,他们都是国家的重臣。只要崇祯对他们产生怀疑,就会毫不犹豫地杀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当这些栋梁都消失后,国家确实走向崩溃。
崇祯不仅杀人,还要加以虐待和示众,比如对袁崇焕,不仅在街头凌迟,还号召百姓来分食他的肉,其家属被流徙三千里,并且没收家产,从此彻底消除其存在。
袁崇焕是一位忠勇战将,以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著称,但一封反间的信,使得他的一生功绩化为乌有,最终死于非命。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臣们看到皇帝的无知与残暴,以及自己的未来只能是灭绝人的白色恐怖,都感到前途无望,只好寻找逃生的机会。
这些受中国传统忠孝思想熏陶的大臣,他们不会轻易背叛,却也知道将来会被史官记录下来为“二臣传”。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生路,这条生路在清朝,那里的官职厚禄吸引着他们。而清朝给予投降者的待遇高于明朝,即使早年投靠的人也能得到重用甚至结成亲事。大清的手腕比起崇祯“杀杀杀”的手段,要更加宽容。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害得惶惶不安的大臣们纷纷寻求逃跑或弃暗投明的机会,因为他们希望活下去。从孔有德到祖大寿,再到洪承畴等人,一旦降清就能得到真心接纳并授予高官厚禄,这让更多的大臣选择投靠大清。祖大寿后来的行为还影响到了吴三桂,最终成为他投敌打下的思想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大臣开始跟随而去,有120多名参将以上军事指挥者最终降服于清朝,并获得了一品大员或王公等爵位,有些家族直至清末仍然能够承袭爵位。这一切都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转折点上,大部分人选择追求个人及家庭利益,而不是道义上的正当理由。
标签: 大清第一代 、 明末大将范浩民 、 为什么说元朝后就没有中国了 、 明朝历代帝在位时间 、 我国历代王朝的顺序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