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顺治七年,明朝降将孔有德攻占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次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后举火。这一时期,对于不听调度的毛文龙来说,其命运已经被注定。
据《明史·毛文龙传》记载,当时毛文龙作为东江总兵,不仅桀骜不驯,而且拥兵自重,不服节制,这与袁崇焕的平辽方略格格不入。袁崇焕上任后,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种“独立王国”,以便统一辽东地区的政令和军令。
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焕抵达东江,并致书毛文龙前来会谈。当双方初次见面气氛尚算融洽,但当话题转向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具体问题时,毛文龙却断然拒绝了这些建议。面对这样一个抗命不从的大将,将领们中谁能容忍?
于是,在六月初五这天,当两军“校射领赏”之际, 袁崇焕决定设局杀掉毛文龍。在这样的联欢活动中,一声怒喝间,将士们围住了他,用崇祯帝所赐尚方宝剑斩了他。然而,此举并未得到朝廷的默许,而是引发了一场关于该杀或是不该杀的问题。
对于此事,有人认为,是因为毛文龙存在十二条罪状,所以可以借别的事由将其处死。而也有观点认为,即使有过错,也不足以判处死刑,更无需私下处决。而且,从战略角度看,在特殊背景下保留这样的力量对于抵御后金军队至关重要。
正如夏允彝所言:“(毛) 文龙当辽事破坏;之后,从岛中收召辽人,牵制金、复、海、盖,有所斩获颇有功。但渐骄恣…” 毛文龙虽然存在过失,但他的牵制作用不可忽视。他掌控复州盖州以及东江一带,以窥辽沈,为全策提供支持。而他的去世,则可能加速了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处理边疆问题的分歧,最终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情形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 袁崇焕确实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没有正确评估情势,没有考虑到长远利益,只是基于个人权威和立场上的冲突而做出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理解历史深度与广度的一部分能力,而只剩下了一种单纯而又危险的心态——独裁者心态,使得自己在最关键的时候迷失方向,最终导致了民族大计受损的一幕发生。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孙一 、 土木堡之变被掳的女人 、 是不是岳飞死后才发生靖康之耻 、 明朝总共有多少 、 明朝为什么称为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