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歌》:明朝那些事儿中的幽默经典语录
在那古老的明朝,有一首名为《凤阳歌》的民谣,它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成为了一段段历史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曾在他的家乡凤阳建立了中都城,但这座城市最终因一曲《凤阳歌》而被迫放弃。
据说,这首歌最初是一种“讨饭歌”,流传于江南地区。在宋代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花鼓艺术形式,而到了明代中叶,这种风俗已经蔓延开来。清人赵翼在其著作《陔馀丛考》中记载:“江苏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乞食。”这些来自凤阳的人们,无论是丰收还是饥荒年份,都会携带着锣鼓走上街头唱着这首《凤阳歌》,要求路过者施舍。
这首民谣的内容并不复杂,但却蕴含深刻的社会批评:“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可以看出,这里对朱元璋及其统治进行了隐晦但尖锐的讽刺。而这种习惯,不仅仅是因为饥荒,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悄然长成的心理现象。
关于这一情景,最早见于戏曲选本《缀白裘》,时间应该是在晚明或者清初。这首民谣极可能产生于洪武年间,当时朱元璋即位后,对家乡情怀颇深,他下令设立“父母官”制度,让原先在他手下的将领们回到故土当官,同时减免地方税收,使得原本辛勤耕织的小百姓能够享受到一些便利。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当地百姓不愿意卖出土地用于建造城市,而政府强行征用导致土地短缺、物价飞涨、粮食供应紧张,最终导致人们挨饿。面对这样的局势,一些王公大臣开始买地扩展自己的产业,而真正受苦的是那些普通农民,他们不得不流离失所。
最终,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下,《凤陽歌》的演奏让整个场合陷入混乱,那些原本与政治无关的大众,被这首简单而富有洞察力的民谣所打动,他们纷纷跳起舞来,以一种既幽默又抗议的声音表达他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反感。这场未预料到的事件使得朱元璋意识到,即使使用最残酷的手段,也无法阻止人们唱这首具有挑战性的《凖陽調》,于是他被迫撤回兴建中的中都城工程,从此结束了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地方的一切活动。
标签: 土木堡之变的太监 、 战国的建立时间建立人和都城 、 明朝的骨气有多可怕 、 宋朝弱吗 、 明朝内阁首辅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