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讲到明清易代,不一定是以李自成进入北京作为明朝覆灭的标志,若按照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被俘来看,那么明朝又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名义上是这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出过专刊,讨论过史学研究碎片化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应该只注意很细小的问题,否则研究就陷入碎片化;另一方面,有些历史学家则认为研究必须从小问题着手,不然的话,你说的话是否有根据、有道理就值得推敲,所以小事件和大叙事如何结合起来,是所有的历史学家要思考的问题。
今天所讲的问题,就是试图从这方面入手做一些探索。“永历西狩”的“西狩”是什么意思呢?古代国君逃亡不叫“逃”而叫“狩”,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也叫西狩。永历皇帝在广西即位,小朝廷不断西迁,从贵州再迁到云南,然后最后迁到了缅甸,这个过程就叫“永历西狩”。这件事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会忽略,但它却是一个重要的一环,它揭示了一个国家内部冲突与外部压力的复杂关系,以及当时的人民生活状况。
中国历史上有二百六十多个皇帝,大多数都没有善终有的被杀,有的被毒死,有的被囚禁,也有很多逃亡,比如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逃到成都,他的大部分后代也是如此;宋恭帝在南宋灭亡时跳海自尽;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前光绪皇帝跟着慈禧太后仓皇逃往陕西省。这一切都显示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战乱还是外患,都能让统治者感到无路可走,最终只能选择流离失所或死亡。
岳飞在著名诗篇《满江红》中表达了对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的被俘——深切的情感:“靖康耻犹未雪。”现在来看,“靖康之难”虽然发生于千年前,但对于那些为国家牺牲的人们来说,那种屈辱和愤怒仍然激烈地存在。在明朝,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的例子,如英宗在土木堡之战中的遭遇,被瓦剌人俘虏并囚禁好几年,而瓦剌政权本身就是与明朝抗衡的一个强敌。在这些情形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相互敌对势力之间,也有人寻求更大的政治意义或者希望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有人觉得永历政权及其活动是小历史、微不足道。但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我去参加一次关于南明史讨论会的时候,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事实。当时,我参观的是曾经由 永历政权控制的地方——兴义市安龙镇。这座地方原本只是一个百户所驻地,但是当永历皇帝带着他的文武官员以及士兵三千余人抵达这里,将首都设立于此,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小王 朝如何渺小且脆弱。而实际情况更加严峻,因为他们只有五十多名文武官员加上士兵及随行人员2900余人,一共才5000左右的人口,他们面临的是巨大的生存困境。
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1646年的那一年,当时还有一些地区仍旧保持独立,并继续使用 明朝 的旗号进行统治。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如台湾,由鲁王朱以海建立了一种监国制。他虽然称自己为监国,却承认 永历 为正统,因此他自己的位置其实并不高超。这两者都是基于各自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局势采取的手段,以维持自身利益,同时也间接支持了 永歷 政权,使其能够延续下来,并获得国际上的某种程度认可。
尽管如此,对于这些反清复明运动来说,其影响力远超过人们通常认为的情况。一场伟大的革命浪潮席卷整个中国,其中包括北方、中原、大陆以及东南沿海区域,都出现了大量反抗清政府的声音和行动。不仅如此,在国际层面上,更有几个邻国公开承认 南明 政权,比如琉球(今天日本冲绳),甚至还有其他国家提供援助或支持。此外,与 清政府保持联系但未正式承认它们主张边界变化的事情也频繁发生,这意味着它们受到来自国内及海外力量的大量压力迫使改变政策态度。如果将这一切视为微不足道,那么我们可能误解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复杂性及其持续性的力量。
标签: 靖康之耻时的宋朝公主 、 北宋历史介绍 、 隋朝16位 列表 、 土木堡之变死了多少名将 、 明朝年历表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