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以其好食和好色著称,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和美女。为了保持旺盛的性欲,他不惜尝试各种能增强阳气的药材。他的饮食文化体现了一种极致的享乐主义。
当时,戚继光守卫登州,他特别指派渔民捕捉一种名为“腽肭脐”的海兽,以供北京送往给张居正煲汤。这种奇特的地道导致了官员们在寒冷的冬日也跟着光头出行,这成为了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能够品尝到如此荒诞的事物,是因为他作为一位会吃、懂得如何欣赏美食的人。他并不孤单,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官员都对饮食有着深厚的兴趣。无论是被请客还是参加宴会,他们都比平民多得多这样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于口味越来越挑剔,对舌尖上的享受越来越敏锐,对胃口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他们也推动了厨师们的手艺不断精进。
宋朝时期,《鹤林玉露》记载了一位士夫买了一位妾,她原来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的缕葱丝工人。一旦她被要求做包子,便拒绝,因为她的工作只是负责那些细小部分。她曾经服务于一个拥有数百人大厨房的大将军,那个时代确实十分奢侈。
清朝时期,《归田琐记》则讲述了年羹尧因贬职而失去所有姬妾,只剩下一位专门掌管烹饪的小太监,她只擅长制作一种叫作“小炒肉”的菜肴,每次要提前一天向年羹尧呈交菜单,只要点到这道菜,她就忙个半天,但这种菜只有两三次出现。这说明即使在那个时代,即使身处高位,也有人追求简单而纯粹的美食品质。
最后,蔡京死于饿,而年羹尧虽被罚至杭州,却仍然无法得到真正丰富美味之物。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或许恰恰依赖于五千年的这些能吃、善吃、懂吃的人们。如果我们想要评价这些人的功绩,不知道他们是否应该算作推广中华美食走向世界的一代英雄?
标签: 关于隋炀帝的历史小故事 、 明朝为什么喜欢赐姓郑 、 元朝代介绍 、 北宋走向灭亡的原因 、 明朝 顺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