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吃人的圈地运动CCTV6中国通史100集人物专题

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需求量逐渐增大,加上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这使得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人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量的地皮。这些富有的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大农民赶走,他们甚至把农民家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地方圈占起来。一时间,在整个国家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草地的地方。被赶出家园的大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小偷和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托马斯·莫尔写了一本叫做《乌托邦》的书,他用非常生动的话语描述了这种情况:“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现在它们却变得贪婪和凶狠,有时候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公共用地开始。在这个时候,这些地方虽然没有固定的主人,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野等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拥有者。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然后强行占领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地方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手头需求时,他们又开始采取各种手段,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大农民赶出家园,即使是在整个村庄都一起改造成牧场。

曾经有一群遭受欺骗并失去了财产的小农户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地主。他使用欺骗手段和暴力侵吞了我们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地方是我们家族所拥有的。他将这些牧场变成自己所有,并围上了篱笆。此后,他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埂、家具以及果园,有些房子他直接烧毁,有些则派遣他的追随者放火烧掉,我们被迫离开。如果有人不愿意,那么波米尔就率领他的打手包围他的屋子,用刀剑或木棍威胁他,让他打开门口,不顾家庭成员悲痛哭泣的声音。他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用毒药折磨或致残,我们现在连生命都保不住。

约翰·波米尔为了控制我们的土地,不仅使用暴力,还投入监狱杀害我们。大批失去房产的小农户因此而死亡或者成为流浪汉,被迫接受极低工资工作。由于小规模耕作者无法获得经济独立,他们不得不依靠雇佣劳动者的形式进行生产,而雇主掌握着生产资料,也就掌握着对小规模耕作者权力的支配力量。

为了安置那些因为圈地而丢失了生计的小规模耕作者,大英帝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限制这类行为,同时限制游荡者,以期通过法律规定让失去居所的小规模耕作者找到新的工作。但实际上,小规模耕作者只好继续流离失所,只能选择进入城市寻找更差条件下的工作机会。而且,如果任何游荡者的儿童未能找到学徒身份,将会被送往奴隶市场;如果再次逃跑,那么即便再次抓回,都将判处终身奴役;第三次逃亡,就是死刑待决。在这种“驱逐令”下,大批小规模耕作者因违反规定而受到惩罚,被捕并面临鞭刑或更严重刑事指控直至死刑。

最终,当亨利八世统治期间,小型农业经营户数量减少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而许多已经丢失了财产的小型农业经营户不得不转向城镇,从事廉价劳动,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提供廉价劳动力。在18世纪末期,对于支持这一过程的一切法律障碍都消除了,最终确定性推进了这一过程,使得英国成为一个完全由工业化驱动国家。这就是当初那“绵羊吃人的”古老时代圆满结束的一个例证:历史总是在不断演变中展开,而每一次演变都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步棋,是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不过正如托马斯·莫尔提到的那样,“绵羊吃人的”现象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的改变,它也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灵世界,从此以后,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留下深刻印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