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世界历史百集长篇托马斯阿奎那近代智慧的守望者

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以其沉默和温顺而被人称为“哑牛”。然而,这个“哑牛”其实才华横溢,早已引起了一些有名望学者的关注。阿尔伯特甚至预言:“哑牛”的声音将会传遍世界。果然,“哑牛”最终成为了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这个人就是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托马斯从小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接受了9年的初等教育,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修道院院长。但是14岁时,他进入了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到了大量科学与哲学著作。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决定加入多明我教团,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的指导下学习。他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的时间专心于教学和写作,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去世前三年的某个时候,一群巴黎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包括12条是托马斯提出的观点。这是对他的严厉批评之一。

在巴黎期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开始流入并引起强烈反响。教会担忧这些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可能威胁到天主教正统信仰,因此试图封锁这些思想,但托马斯并不害怕。他研究并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将其中的一些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发挥出来,并将其融入到天主教官方哲學体系之中。

他的理论都服务于天主教信条。他提出过哲學必须為神學服務,並為上帝存在这一最高信條提供了一套論證。他認為應該通過創造物來理解上帝,並利用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唯心主義推論出一個創造者——上帝。

他對亞里的形式與質料之說進行歪曲與利用,並聲稱世界由無端於有創造而來;宇宙系統按層級排列;每個層次都有不同的實體,最頂端的是三位一體上的全能者。此外,他還探討個別與一般之間的事物關係,以及事物之間不同特性的原因,這些都是由所謂「固有的」或「隱藏」的特殊實體所決定的。

他支持教會權力的至高無上的觀點,即如同神超越人、靈魂超越肉身一样,教會超越俗世國家。並認為君主制是最佳政体,而且沒有統治者指導民眾社會將崩潰。而對靈魂不朽,他宣揚“來世幸福”,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並非最高幸福,而最高幸福是在對上帝静观后獲得救赦,从而使灵魂得救。

這種包罗万象、极端唯一化的唯心主义体系迅速占据了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的地位,被誉为至今唯一真实的心理系统。当时人们认为,没有比这更伟大的智慧可供追求,而宗座也给予他极高的地位,将他尊称为“光荣的大使博士”。1323年,当时已经去世许多年后,其遗体被安葬于罗马圣保禄大殿内,并获得封圣。当代宗徒们再次确认他的智慧无边无际,他们宣布他的作品要比其他任何人的更加完美无瑕,使得当时所有关于知识的问题似乎都迎刃畔手地解决掉了。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到现在,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