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朝因其官僚体制和税收体系而陷入困境,而清朝则通过改革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为军事征服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顺治9年,当时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和半个湖北尚未成为清朝领土,北方还面临着沙俄和准噶尔的威胁。尽管江南已被平定,但随后的几年中,郑成功占领镇江并围攻南京,这些都发生在中央政府依然有2400万两真金白银可花的情况下。在张居正整顿财政巅峰年的理论收入为3000万两(欠账很多),到了明末实际岁入仅1000多万两,加上辽饷就是末日。
更令人讽刺的是,清朝入关缺乏文牍资料,只能使用张居正编写的《万历会计录》作为征税凭证,从而完美落实了那些原本由张居正没完成的事项,以及其他明朝官僚不愿意做的事情。此外,大清在收钱效率方面也有显著优势,它拥有五六万无法收买的核心部队打底,并且知道自己的士兵数量,也愿意给一线厮杀的人砸钱,即使快要结束时也会给新军一个月四两银子。而明朝往往只有逼急了才给军官足额经费,每个兵理论上发放一两多月薪,但实际拿到多少天自己知道。
相比之下,清军更有积极性打硬仗,因为慈禧知道兵是雇来的不是抓来的,因此愿意为新军支付高额报酬。大约每位士兵可以获得一个月四两银子的工资,这远超过李自成所能提供的情形。因此,对于农民军来说,无论是补给还是士气方面,都遭受到了来自于各级官僚地主更多压力,而且这些压力远超过他们对待任何敌人或盟友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此外,在资源调配方面,大部分收入都是以银钱形式进行,所以调动起来相当方便。而对于抢劫沿途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明白这会影响行军速度,有战斗任务的时候肯掏腰包购买物资,同时也有一定的预算来支持。因此,对于拖家带口农民群体这样的敌手来说,即使是在混乱中,也能够迅速适应并进行有效战斗。
总结来说,大理寺是个非常现实主义的政治力量,它懂得忠诚基础上的利益原则。当满洲皇帝需要用大笔资金时,他不会过度考虑省钱问题,只要取得胜利,就不介意让他人分享收益。在三百年的时间里,从初起到灭亡的大理寺,一直能够动员内地商业力量支撑数千名战斗部队远征新疆,并击败了汉唐时代边疆民族中的许多势力。在英帝国蒸汽船开进长江之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匹敌大理寺控制的地盘范围。
标签: 历史上明朝 、 明成祖朱棣有几个儿子? 、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 朱元璋 、 明朝第三位帝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