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不入正史百战未尝败何如李自成百折不挠

李自成百战不胜,清军一役定乾坤,为何明朝士大夫能无尽力,而清朝将领却能轻易取胜?探究之谜,揭开历史的面纱。

明代与士大夫共天下,交税事宜全委托老百姓。清代则不同,设立硬指标,让富人也纳税。仅稳固华北、华中六七省,便财政动员力超越明朝两京十三省。此外,农民军虽勇猛,但对抗清军时更显劣势。

在顺治九年,即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及半个湖北尚未完全平定,加上郑成功占领镇江围攻南京等局势仍然紧张中央政府依然有2400万两银可支配。而黄仁宇估计明末实际收入只有1000多万两,加上辽饷即为末日。

清入关缺文牍资料,只需《万历会计录》即可征税,这样完美落实了张居正未完成的事项。除了收钱效率不同,更有五六万无法收买的核心部队打底,并且愿意给新军足额薪水。这比起明朝急需经费才给予官兵,最多只能发放不足月薪数天的金钱,对比之下自然更具战斗力。

此外,尽管明朝岁入部分为力役和实物,但真正调配资金仅三四百万两,不便随时调动。而清朝以银钱收入方便调动,因此虽然贪婪但明白行军抢劫影响速度。在需要购买物资时肯掏腰包,也有一定的预算花费。因此,在机动能力和补给方面都超过了农民军。

最后,从现实主义角度看,一切皆为了忠诚与利益。满洲皇帝既敢于抢夺,又懂得该撒钱的时候不能吝啬,只要打赢仗就不介意大家一起发财。这是从初至灭亡的3个世纪里持续支撑内地商业力量支持远征新疆并击败边疆民族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在蒸汽船进入长江之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匹敌这一帝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世界如何从一种模式转向另一种模式,而这背后是权力的游戏以及政策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