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朝历史简介如同一场长跑李自成虽百战百胜却未能跨越历史的终点而清朝则像一匹强悍的马儿稳步前行最终成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

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顺治九年,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和半个湖北尚未成为清朝领土,而沙俄和准噶尔的威胁迫在眉睫。尽管江南已平定,但郑成功占领镇江,围攻南京,这些都说明了中央政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便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仍能一年内支出2400万两真金白银。而据黄仁宇的估算,即使是张居正整顿财政时期的巅峰年份,明朝理论上的收入也仅有3000万两(欠账很多)。到了明末,再加上辽饷等其他收入,实际岁入不过1000多万两,加之数额巨大的欠账。

更令人讽刺的是,当清朝入关时,由于缺乏文牍资料,他们甚至使用了张居正编制的《万历会计录》作为征税凭证。这意味着清朝完美地执行了那些张居正未完成,也没有其他明朝官僚愿意去做的事情。

除了效率不同的地方收钱,还有花钱效率也不相同。

大清拥有五六万无法收买的心腹部队为基础,这些士兵知道自己的人数,并且愿意给前线勇敢作战的人提供足够的补给,即便是在紧急情况下也不会吝啬资金。相比之下,明 朝总是等到绝境才给军官足够经费,每名士兵理论上应得月薪一两多,但实际获得数量则不可预知。因此,无疑导致了后来的李自成所面临压力的远低于那些养寇自重的大明军阀。

此外,对于 明朝而言,其岁入中有一部分是以力役或实物形式出现,而真正可供中央调配的金额最多只有三四百万两,因此即便库存充足,也难以随时调动。此种状态使得官军行军抢劫成为常态,一路上不断掠夺民众,使他们深受害怕。在这方面,虽然清 朝同样存在贪婪的问题,但是他们清楚沿途抢掠会影响行军速度,所以在战斗任务需要的时候会选择购买物资,以确保战斗力。不过,对于农民军来说,它们拖家带口的情况下的机动能力自然远不及 清 军。

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大理想国政治明白忠诚建立在利益之上。大帅们既能够狠抓资源,也懂得合适的时候挥洒金钱,只要取得胜利,就不介意让他人分享财富。在整个灭亡之前,从最初崛起至最后消逝,大约3个世纪间,大理想国一直能够利用内地商业力量支持数千名战斗人员远征新疆并击败边疆民族,比汉唐时期任何力量都要强大。在英帝国蒸汽船开进长江之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抗大理想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