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百战百胜何以一败千秋?明清财政对比揭秘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与士大夫共天下,交税成为不体面的任务,而大清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清军稳固华北、华中的六七个省后,其财政动员力超过了明朝两京十三省,对农民军而言,是明朝几倍的强手。
李自成曾经打败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但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这是因为两个朝代在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顺治九年时,大清从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及半个湖北征收了2400万两真金白银,这是中央政府一年可花费的金额。而张居正整顿过的巅峰年份,理论上收入3000万两(欠账很多),到了末日,只有1000多万两实际岁入,加收辽饷就是末日。即便如此,大清依然完美落实了张居正未完成的事务。
除了效率不同,大清还在花钱方面表现出更高效率。大清有五六万无法收买的核心部队打底,并且知道自己拥有的兵力,也愿意给新军一个月四两银子。此外,慈禧也明白兵是雇来的不是抓来的,因此愿意给予新军足额补贴。相比之下,明朝总是在逼急时才给军官足额经费,即使理论上每位士兵都能获得一两多月薪,但实际拿到的金额却难以预测。这导致尽管名义上拥有更多人马,但实际战斗力远低于实数。
此外,明朝的大部分岁入是由力役和实物构成,而中央政府真正能调配的财政仅三四百万两,不易随时调动。因此,即便仓库里有存储物资,可供官军使用的情况也不多,一路行军一路抢劫成了各地汉族民众最恐惧的武装集团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是凶多吉少。而对于满洲皇帝来说,他们懂得忠诚基础上的利益,用现实主义的手段来支撑自己的统治,从未犹豫过要节约开支,以保证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一旦需要付出,就不会顾虑经济问题,只要打赢仗就好,让所有人都跟着发财。
因此,当李自成再次遭遇失败,他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不断重启,因为他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对手——那个具有强大经济基础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大帝国——而这个帝国并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的反抗,它们只会用坚决的手段镇压一切挑战者。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李自成再度努力,却仍旧无法复苏他的力量,因为他站在的是一种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地位上,与那个时代不可逆转地背道而驰。
标签: 朱瞻基真的娶了两姐妹吗 、 中国历史时间一览表 、 明朝 平均年龄 、 明朝最蠢的 、 明朝被移出太庙的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