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重起百次的梦,清朝如同沉默的大海,终究吞没了所有希望。土木堡之战,在哪里?正是这场战斗揭示了明朝士大夫与农民军之间的深刻差距。
明朝时期,由于士大夫阶层对交税这一“不体面的任务”避而远之,将其推给了底层老百姓。相比之下,大清虽然也让各级官僚和地主享受了一定的面子,但同时设定了硬指标,让富人也必须出钱,这导致财政动员力在华北、华中六七个省内高于明朝两京十三省。这使得农民军面对清军时,如同弱小遇上强大的对手,无法匹敌。
李自成虽曾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但最终被清朝打败后再无起色的原因,可以从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变化中寻找答案。在顺治九年,即清代初期,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云南以及半个湖北尚未成为清朝领土,而沙俄和准噶尔部落的威胁迫在眉睫。此外江南地区仍有争夺,一直到郑成功占领镇江并围攻南京等事件,都未能完全平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依然能够花费2400万两真金白银。而张居正时代理论上的岁入为3000万两(欠账很多),到了明末实际岁入仅1000多万两,加上辽饷数额可知末日已近。
更令人讽刺的是,当清朝入关后,他们缺乏文牍资料,只能使用张居正编制的《万历会计录》作为征税凭证,从而完美实现了那些原本由士大夫阶层所回避的事项。
除了收支效率不同,大清与明朝在花费效率方面也有显著差异。大清拥有五六万不可买通核心部队作基础,并且清楚自身兵力数量,也愿意给一线奋战的人提供足够资金,即便是在紧急情况下也不会吝啬。而明 朝则总是逼急才给予足额经费,每名兵卒理论上应发月薪数两实物,不知何时才能真正拿到。相较之下,自然明白谁更有积极性进行硬仗打击,对李自成带来的压力远超过任何一个养寇自重的军阀所能承受。
此外,大部分明朝岁入即为劳役或实物,因此中央政府真正调配到的财政资源不过三四百万两,与随时调动现金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即便仓库里存储着大量物资,可供官军使用者却少得可怜,只好一路行军一路抢劫,使得他们成为各地汉族民众最害怕的武装集团之一。而 清廷收入主要以银钱形式进行调度,便捷多端,所以尽管官员贪婪,却懂得沿途抢劫影响行军速度,有战斗任务需要掏腰包购买物资,也有足够资金支持。此种机动能力自然超越了旧有的系统,也能够有效应对拖家带口农民团体。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大理国是一种非常现实主义的政治体系,它理解忠诚基础在于利益。当满洲皇帝抢钱办事残酷,该撒钱的时候也不用过度考虑节俭问题,只要赢得战争就不介意周围人也跟着分享财富。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从最初统治开始至灭亡的大英帝国3个世纪间,都能够激励本土商业力量,为数千名战斗人员提供支持,无论是新疆还是边疆民族,被击败都没有什么力量能抗衡当代汉唐边疆民族被击败的情况之前,在蒸汽船开进长江之前,没有任何力量敢称王者身份与其竞争。
标签: 孙若微为什么吸黑朱瞻基 、 朱瞻基几个儿子 、 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 明朝最后一个帝王是谁 、 乾隆是一个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