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及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对章太炎和吴昌硕等有深远影响。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因受咸丰皇帝赏识,被放任河南学政,但因试题割裂经义而被劾罢官后移居苏州,潜心研究四十余载。
他的治学以经学为主,同时涉猎诸子、史学、训诂等,并擅长戏曲、诗词、小说以及书法,其博大精深的知识吸引了海内外求知之士云集,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老师之一。一生致力于教育与文化事业,他著有《春在堂全集》五百卷,其中包含了大量中国历史与文学上的珍贵资料。
清代道光三十年(1856年),俞樾殿试中第十九名进士,并历任翰林院庶吉士、高级编修及国史馆协修。在咸丰五年的考试中,由于他所设定的试题被指责“割裂经义”,遭到御史曹登庸弹劾,最终被革职回乡。此后,他专注于研究和教育,不再参与仕途生活。
在其晚年,他继续主讲紫阳书院并撰写大量著作,其中包括《右台仙馆笔记》,其中记载了对宋朝觉海寺一件神秘事件的考证。这件事情涉及宋朝时雷声震动寺内油漆剥落留下字迹,而无人能解其意,这直至俞樾提出伐木工人的刻字理论才得到解释。他还为新市镇题匾额《雄震仙潭》,并撰写过多篇文章和碑文,其中包括对“仙潭书院”的赞誉,以及对教育事业贡献的一系列言论。
尽管他的人生道路充满挫折,但通过不断学习和沉淀,他最终成为了一位朴实但又富有成就的大师。他的简朴生活方式和艰难的人生经验,使得他的晚年更加宁静而有着深沉的哲理价值。
标签: 元朝对外战争 、 朱高炽为什么不喜欢朱瞻基 、 康熙一生对不起的四个人 、 朱棣到底是谁生的儿子 、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