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元初名儒,文思泉涌,学问渊博。其生平轨迹,如同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一个士人的一生与时代的交织。
在金末乱世出生的郝经,其家族自八世祖以来的生活都聚居于潞州(今长治市),后来又迁至泽州(今晋城市)陵川。他的祖父郝天挺,以教学有方闻名,他的父亲则是靠教授生徒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郝经从小就开始学习,他“以兴复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郝经的学识也日益增广。他在铁佛寺僧张仲安之南堂学习五年,并专注于六经和伊洛之学,对史书、子集等也有所涉猎。他的才华和品行逐渐被人所知,不久他便被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聘请到他们家中设馆教书。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金朝遗老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与他们深入交流,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匠。
元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开府于金莲川时,便举荐了郝经并两次召见他。随后,在忽必烈面前谈论国家治国安民之道以及帝王当行的事宜时,郝经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使得忽必烈对他印象深刻,并多次邀请他参与决策。当时的人们认为,“凡更张制度”,采纳了许多来自郝经手中的建议。
然而,当蒙古军势力南下准备攻打南宋时,尽管身处权力的中心,但仍旧坚持自己的主张,即不应急速用兵,而应该首先革除弊政、遵用汉法选贤用能、创立法律减轻赋税等。此外,还提倡屯田垦殖,以巩固内部,从而使得“天下一新”。这种对于国家发展远见卓绝的声音,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