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的著名人物王保保反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东晋时期的著名人物王保保,反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身世血统,元末以来一直流传着他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来讽刺王保保。但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显示,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该墓志明确记载:“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

他的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蒙古伯也台人,世居于河南光州固始县,而他的母亲则是出身乃蛮部察罕帖木儿家族的一个姐姐。而他的汉名则是“王保保”。他与其母族察罕帖木儿家族一样,都久居中原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在元末农民起义中,他组织“义兵”,与妻舅察罕帖木儿并肩作战,与红巾军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去世,其子扩廓铁穆里继承父业。他参与党争,与孛罗帖木兒父子的地主武装发生矛盾,最终形成对峙局面,并最终导致双方对立激化,最终孛罗帖木兒被诛杀。

随后,他成为左丞相,但由于身份问题和权力斗争,被迫返回山西,不再参与江淮征讨。在关中的四路军阀李思齐等人的反抗下,他遭到排挤,最终失去了兵权,被剥夺官职,只剩下河南王爵位。他退守泽州,对抗中央政权,最终失败而死,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