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名将的悲剧命运
李牧,武安君,东方六国中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深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享有崇高威望。在一系列战争中,他屡次取得胜利,无往不利,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特别是在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中,他展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队伍全歼骑兵大队伍的典型案例,而后者则是围攻作战的一大范式。
然而,这位才华横溢、无辜被害的将领最终遭到了冤杀,这使得赵国自取灭亡,也激起了后人的深切同情。
李牧凭借其非凡的军事天赋获得了广泛赞誉。古代学者如冯唐曾称赞他:“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汉文帝也曾感慨:“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我岂忧匈奴哉!”唐代右补阙卢俌在奏疏中提到:“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
郑观应评价说:“古之为将者,以武养心,以谋制敌;能得人心,又能识人;能爱士卒,又能制敌人;省察天机,用知地理顺民心详虑危险,全用奇正,不拘器械精粗巧拙,一通百解,如春秋孙武、李牧如此英杰,如汉朝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朝李靖郭子仪等皆然。”
尽管他是一代伟大的指挥官,但他的生命却以悲剧收场。他被杀,是导致赵国灭亡直接原因,因此许多文学家对于他的死感到遗憾。周昙有诗道:“秦袭邯郸岁月深,该谁沾赠郭开金。如果廉颇还国内,那时候我会让你擒住。”司马贞评价道:“如果没有使用颇牧,就不会有王迁囚虏。”苏洵则认为“洎”的“洎”字应该改为“毁”,表达出对他的惋惜: “毁掉的是那位勇猛而又不幸的人,他们被谗言所害,现在邯郸已经变成了一个郡。”
司马光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愤慨:
牛肉宴请壮士,
拔距培养奇材。
逃跑的小鬼惊恐,
秦兵已接近来了。
旗帜移动营帐,
荆棘覆盖台城。
部下依稀在眼前,
仍旧可以谈论郭开。
刘克庄也有这样的感叹:
告密者竟成为秦子的间谍,
君王相信的是那个奸细。
当初如果名将还在的话,
我们就能够夺回丛台。
徐钧也有这样的感触:
优秀的大将一去不复返,
赵国随之消失,
百年后的遗恨只剩下冯唐一人留存下来。
当时若不是受到小人的陷害,
吕政怎会回到故乡?
这些赞美和悼念充分证明了历史上的这位名将如何因为他的能力和品质而赢得人们永恒的心灵敬仰。
标签: 明朝朱棣后是谁继位 、 朱祁钰为什么断子绝孙 、 建文帝朱允炆 、 中国的八十三个王朝明细表 、 朱元璋最帅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