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与余叔岩切磋技艺,结识于袁世凯子袁寒云的引荐。二人关系非同一般,除京戏外,在文物、书画、金石、收藏等方面亦多共同爱好。
张伯驹正式从余学戏时已三十一岁,每日晚饭后去其家。叔岩饭后吸烟过瘾,宾客满座,子时之后始说戏,常深夜三时归家,如是者十年光景。曾有诗记此:“归来已是晓钟鼓,似负香衾事早朝。文武昆乱皆不挡,未传犹有太平桥。”据张伯驹在《氍毹纪梦诗》中记述,余叔岩先后授张戏有:《奇冤报》、《战樊城》、《长亭》、《定军山》、《阳平关》等。
余叔岩教张伯驹戏之多,实独一无二;而且授之殷殷,亦非常人所及。在天津剧院和开明戏院,他特意演出此二剧,为友人看演出。此次演出后,其病情加重,最终因溺血病去世。
1942年重阳后,由于日寇侵华的情况恶化,再次见面时,他只好作寻常语以慰藉,不言离京事,但师友一场,他们之间的情谊至深。在西安陇海铁路局观戏期间,他偶遇上海《戲劇月刊》的主编,并托他带信给陈鹤孙,以表达对余叔岩即将离世的预感和对他的怀念。在接到鹤孙回信并知晓了余叔岩仙逝后的消息后,他感到欣慰。
李克非先生在1982年逝世时,为他写了一首博得众口称赞的挽联,将其作为千古绝唱评价。而王则昭先生则是唯一被尊为“弟”的人物之一,被认为是一位卓越的艺术伙伴。他的一生只收了一位梨园界的人才,而那就是王则昭先生,这也体现了他对艺术伙伴们的珍视程度。
标签: 明朝十六位 图片 、 明朝历代 在位多少年 、 康熙去世后发生的大事 、 慈禧遗体保存好吗 、 元朝真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