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宋朝比喻三帝的登基之痛犹如心头重石难以承载

嘉佑八年(1064),仁宗因病驾崩,遗命赵曙登基。已被闲置十六年之久的赵曙闻诏后,惊恐不安,怀疑消息有假,况且出身藩王,稍有不慎便会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的牺牲品,遂佯装称病,坚辞不出。仁宗皇后令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前往谕旨,而赵曙死活不肯起床,以病推辞。

钦宗赵桓,是宋朝第九帝,他生于坤宁殿,在大观五年被立为皇太子。在徽宗统治期间,那些贪婪和腐败的官员,如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他们一手造成了国家的大乱。而对外“联金灭辽”的政策失误,让女真贵族南下灭宋,这一切都在宣和七年的时间内发生了。

当时金军势如破竹地进攻,而宋军腐败已经无法抵御,最终导致河北土地沦丧。面对这一局面,徽宗开始害怕,被迫退位给他的儿子,并准备逃离汴京,但最终还是被俘虏并送往异域,不幸死亡。

而对于继任者赵扩来说,他也拒绝了多次劝进,因为他担心自己会像父亲那样背叛天命。但是,由于太后的坚持,他终于不得不同意即位。这块宝座仿佛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每个人都不愿意接过,只想逃避责任。而这,也许正是因为上一个皇帝留下的烂摊子,使得接班人的任务变得无比艰巨。不论是在盛世还是困境,都有人想要摆脱这个责任,却又没有人愿意真正承担,这样的历史,又是怎样的一番悲剧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