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为何皇帝短命共有何种宿命其间有哪位女子以击鼓退金兵之姿成为了传奇

宋朝皇帝的短命之谜与其共同特点,及其间有无勇女以击鼓退金兵?此外,有何君子曾迷恋宫女至杀,宰相主张删去,以免后世效仿?

光宗狂躁症状显著,他敏感多疑,史称“疯皇”。精神失常期间,他统治长达两年半,使国家乱象频生。刚开始时,他亲自放逐“大恶”陈源,但后来却让陈源重做宦官班头,并回还家产,导致朝堂乌烟瘴气。他怀疑宗戚和臣子发来的讣报都在骗他,比如四川统帅死后半年,他仍认定这是诈死而拒绝选派新帅。他还怀疑老爹要废黜或加害他而不去朝见,甚至在老爹死后拒绝出主大丧。

除了智力发育迟缓的问题,不少皇帝消化不良,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宁宗的行为让人啼笑皆非。每次巡行后宫,都有两个宦官各扛一扇屏风先行开路,上面分别写着“少饮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如果有人劝他饮酒或食生冷,宦官就指着对应的屏风以示拒绝。

度宗即位时,对中原虎视眈眈的蒙元政权使宋朝接连丧失战略要地,最终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度宗则毫不担忧国运,一心躲在后宫纵享酒色。他将批奏章的事交给四个宠妃,被称为“春夏秋冬”四夫人。皇帝既蠢又坏,只能跟着遭殃。

神宗病重时,其同母弟赵颢有觊觎皇位的迹象,与异母弟赵頵出入宫禁,即要求留宿大内。当时神宗已说不出话,只能怒目而视。直到临死前几天,在病榻前奏请立年仅10岁的长子赵煦为太子,他才哭着点头,这场夺位之战终于定了大局。

至于宋朝皇帝为何多愁多病,还需考虑遗传、性格、经历等因素,以及沉迷酒色的享乐传统,更重要的是,他们长期处于动荡、屈辱状态下缺乏安全感,从雍熙北伐失败起,便恐辽、恐夏、恐金、恐蒙元,无所适从。在这负压氛围中,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谓一脉相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