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
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他开始由著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唐太宗问道:“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李治对答道:“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唐太宗听闻大喜,对他说:“你如果按此行事,可以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同年的四月七日,由于诸子的争斗之事,在长孙无忌等重臣面前欲拔剑决断,但在他们阻拦下,被废黜的太子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魏王对储位有所图谋。于是太宗下定决心,将晋王立为皇太子。
即位初期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当时已是辛亥岁次丁卯朔十四日乙巳时分,由于病逝在终南山的翠微宫。当天夜里,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其余官员依次升迁至相应职位。在第二十八日,即六月一日早晨,他回京,并在当天晚上即皇帝位。当时他才二十二岁。此外,他还命司徒长孙无忌和英国公李勣辅政,并让各方面官员请求改名以避讳,但因先帝“世民”二字没有避讳,所以没有同意。
永徽元年的正月六日,他立嫡妻王氏为皇后,并赐予陈王李忠爵号雍州牧。此外,还有其他几件重大事件,如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以及西突厥沙钵略可汗攻入庭州的事故,都显示了他的统治能力。
然而,不久之后,一场内乱爆发,由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策划,他们想要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这场阴谋败露后,这些参与者均遭处罚,而吴国公许敬宗则被免职。此事件之后,大部分势力都被铲除,使得高宗的地位更加稳固。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看到武则天逐渐获得高宗的信任,她不仅成为昭仪,而且深受高宗宠爱。在她的影响下,她逐渐掌握权力,最终废去了现有的皇后,从而确保自己的地位。她的一系列行动虽然引起了一些顾命大臣如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但是她坚持己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段历史展现了一个强大的女性如何通过智慧和机遇崛起并掌控权力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政治斗争与权力游戏的小史诗。
标签: 历史上没有昏君的朝代 、 历代王朝顺序顺口溜 、 朱祁镇怎么夺回皇位 、 大清12位 、 元朝真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