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交关路费逃避法则诗人描绘繁华景象

在古代的明朝,过路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有许多人想方设法来逃避这笔费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明朝人是如何逃避过路费的。

当时的米价非常低廉,只需70文便能购买一石,而一石米含有90斤,每斤售价仅为8文。这意味着两文钱与今天五毛钱的购买力相差无几。而在那个时代,每公里需要交纳2文,这等于现在每公里5毛。尽管时代已经变了,有些事情却仍旧能够复古,就像在收费站交款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受到时间倒流。

现代的收费站并不要求所有车辆都必须支付费用,警用车、救护车、消防车等都享有一定的优惠;而在某些北方县市,当地领导驾驶者经过当地收费站,也会免除付款——因为小事儿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到领导的情面。

同样的道理,明朝时期的钞关也不要求所有船只都要支付费用,它们有三项规定:不收官员船,不收太监船,不收进士和举人的船。虽然时代不同,有些事情仍然会重演,在免费通过钞关的时候,你也许能感受到时间倒转。

为了逃避过路费,明朝的人们想出了各种手段。一种方法是造假牌子,将其挂置于船头,一面写上“相府”,另一面写上“通政司大堂”,以此冒充官船;另一种方法是请进士或举人坐在船上作为护身符,当需要支付过路费时,让这些身份尊贵的人出面应对,如今有些旅行者喜欢带记者一起出行,以此作为保险。

冒充官船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请进士或举人做护身符却显得极为有效,因此在那个时代,进士和举人被誉为多才多艺,他们不仅推动了文化教育领域的繁荣发展,还在民间航运中大放异彩。他们从这种服务中获得回报也颇丰厚,比如《文疯子传》中的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位秀才同时帮助两艘民boat航行,并获得了五两纹银的手续费,这比普通秀才更高的地位使他们拥有更多帮助他人免交过路费用并拿取更高报酬的机会。

我承认,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记者可能无法达到那时候进士、举人的水平,即便不能帮货物运输或客车逃税,也不能让高速公路上的客车免税。但即使是在普通公路上提供一点点帮助,对于微型客车来说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的道路流量远超乎古代,而我们的检查点密集程度也远超过那时所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