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允炆下令不杀朱棣的原话逃交过路费的方法

在古代的明朝,过路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也有许多人想方设法来逃避这笔费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聪明的明朝人是怎样巧妙地逃脱了过路费。

当时,70文可以购买一石米,而一石米包含90斤,每斤的价格约为8文。这意味着两文钱与我们今天五毛钱的购买力相差无几。在那个时代,每公里收取两文,这正好相当于现在每公里收费五毛。尽管时间变迁了,但某些事物似乎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情怀。

如今,不论是警车、救护车还是消防车,都享有免费通行权利;而在一些北方县市,当地领导驾驶汽车经过当地收费站时,也会获得免税待遇——因为领导们的脸面比任何金钱都要重要。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明朝的钞关,它们遵循“三不收”的原则:不收官员船只、太监船只以及进士和举人的船只。这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不同的时代,有些事情似乎仍然重复发生,让人感受到了时光倒流。

为了逃避过路费用,明朝人使用各种手段。一种方法是在船头挂上假牌子,一面标注“相府”,另一面写上“通政司大堂”,以此冒充官船,就像现代某些民用货车挂上合法牌照一样;另一种方法则是请进士或举人坐在船上作为护身符。当需要交纳过路费时,他们会让这些被视为保护神的人出面处理问题,就像现在有些旅客试图通过带记者来绕开交通规则一样。

虽然冒充官船存在风险,而请进士或举人做护身符却极其有效,因此在那个时代,进士和举人才真正成为了一种特殊技能,他们既推动了文化教育领域繁荣,也在民营航运行业中大放异彩。他们从提供这类服务中获得报酬也是丰厚,其中《文疯子传》记录了一位秀才同时为两艘民船提供护航服务,并拿到了五两纹银的顾问费用。而且,由于他们身份更高,所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免交过路费用,同时得到更高回报。

我承认,在帮助他人避免支付过路费用方面,我们现代记者可能无法达到古代进士和举人的水平,因为至少不能帮助货车逃税,也不能帮客车逃脱高速公路上的付费。但即便只是普通公路上的微型客车助手,那也是一份宝贵贡献,因为现在交通流量远超过去,而且现今道路检查点密集多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