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降将如牛毛,何以吴三桂最为众人所恨?公元1644年,李自成之乱,宁远辽东总兵吴三桂奉命保京。崇祯皇帝自缢消息传来,他面临前有义军后有清军追击的困境,无力一战。
降或死,这是他选择的难题,但李自成杀其全家夺爱妾陈圆圆,他必须报复。不能死,所以只能投靠清朝背上汉奸名号。然而,在那时代投敌者众多,如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等,他们为何唯独吴三桂受人唾弃?
随着封建政权衰败,文化思想解放,让人们认识到分析历史需实事求是,不应以讹传讹。文物文献成为分析问题的工具,使得争议人物事件得到重新定义。
曹操被翻案是一个典型例子,从乱臣贼子变为乱世枭雄,《三国演义》则是中国市井文化的一部分,以戏剧性吸引人们。这导致历史与正史出现出入,加上美人英雄配合,更让情节丰富。
安禄山与杨贵妃即使在文献中,也能让人心动想象。而吴三桂因为艺伎而牵连国家,其故事可能是满清强调忠君爱国用来警告明末势力的反面教材。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攻缅甸要永历帝,却绞杀了他。这两点狠辣和对抗中央指令都成了槽点之一和二。
最后,吴三桂想做云南镇守,却被康熙撤藩起兵。他口号“驱除鞑虏还我大明”虽激昂,但无力回天。此时,我们不再认同他的行为,只看到他个人的所作所为和后来的添油加醋,使得他的名声更臭不可闻。
标签: 宋朝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 元朝小故事50字 、 元朝 哪个民族 、 朱元璋最爱的女人 、 孙若微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