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对外战争的三饷加派,正如一场无情的财政风暴,席卷了当时的社会。"辽饷"又称新饷,其征收始于万历四十六年,为应对辽东军事需求而设立,每亩土地增加税额至九厘五毫,不久后再次提高到二厘,一共征收银两六百六十万两。此外,还有关税、盐课和杂项等,加起来总计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崇祯十年,为了民变费用,又增兵十二万,加征“剿饷”,总数达到了两百八十万两,直到十三年停止。崇祯十一年清兵入侵内地,杨嗣昌提议征发“练饷”七百三十万两。当时朝廷论者纷纷,但杨嗣昌坚持认为,“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之家”,只是稍微抑制兼并。
这场连续不断的税赋加派,使得激化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户部尚书毕自严等人在奏疏中指出:“今日而思开节之法诚难言之。”御史郝晋言则说:“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这些加派措施不仅没有缓解民众负担反而使他们越来越穷困,而官兵之间因剿灭盗匪不断增加,也愈发多。这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当清兵入关后,大臣多尔衮发布了一道令旨,将前朝弊政中的三饷蠲免。但实际上,这些税赋很快又重新开始被征收,并且还包括召买粮料等其他形式。一时间,小民们实在是无法承受,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交纳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终还是清初政府未能完全遵循其所宣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导致了长期以来持续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标签: 朱祁镇死后是谁继位 、 建文帝改名何必华 、 朱棣不篡位明朝不会灭亡 、 唐朝22位 列表 、 朱棣生母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