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一套严格的言官制度。言官主要由御史和给事中的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御史负责在都察院执行监督任务,而给事中则分散在六部(吏、礼、兵、刑、工、户)各自对应的部门进行监察。尽管言官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们承担了重要而神圣的职责,即“规谏君主”,对皇帝及其内阁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明代言官数量庞大,对皇权有着显著影响。在规劝君主以及抵抗权奸方面,他们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他们往往遭受极端酷烈的惩罚,甚至被判死罪或长期监禁。此外,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平安终老。
嘉靖十一年,一颗彗星出现,人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南京御史冯恩上书指出,这不仅仅是天象上的扫帚星,更是朝廷内部存在的问题。他提到张璁等三人是这些“扫帚星”中的代表,被迫害致死后,他也遭到了逮捕,并最终被流放八年才获得平反。
沈束是一名浙江会稽人,在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任礼科给事中时年仅31岁。在俺答蒙古军队进犯大同时,他向嘉靖皇帝提出批评严嵩,说他滥用职权,这触怒了嘉靖,最终导致沈束被投入诏狱。但随后刑部上奏称他无过错,他终于得以释放,但这只是短暂的解脱,因为他还要继续服刑十八年直到54岁才结束。这段时间里,其妻子和小妾亲手织布供养家计,是明代诏狱囚犯家庭生活的一个缩影。
尽管如此,对于坚持直谏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声音传达出去。一旦有人敢于冒险直谏,就像海瑞那样准备好了棺材,以死为证来表达自己的忠诚与正义,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了晚年的嘉靖时代,为未来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标签: 元朝小故事大全300字 、 明朝统治介绍 、 朱祁钰的生母是谁 、 明朝 在位时间排序 、 成吉思汗打下半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