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力图实现大一统的朝代,其初衷总是希望四方之国都能归顺。明朝也不例外,当朱元璋即位,他立即派遣使臣携带国书前往日本,以表达两个意图:一是期望他们来进行朝贡;二是要求他们解决那些骚扰明朝的倭寇问题。然而,在使者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有如愿而至,而是在砍下了使者的脑袋。这让大明帝国,被这小小岛国所羞辱,朱元璋愤怒得无以复加,他威胁说要发动军队去征服日本。
面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回信相应,这封信既不卑也不亢,同时也含有深意。表面上给予了“天朝”面子,但实际上却暗示了一种坚定的态度。小小的日本,为何敢杀死大明使臣?这与两场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南宋灭亡和日本抗击蒙古入侵。
在南宋灭亡之前,中国曾是日本仰慕之对象。在南宋灭亡时,整个日本举行哀悼仪式,这说明了它们对中华文化的情感深厚。当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并试图用船队攻击、日本则认为自己已经能够独立于中国之外自我发展。这两次经历增强了日本人对于抵御中国入侵的信心,使其看到了自己比起过去崇拜的大中华文明更加具有继承正统的地位。
尽管百年后汉人重新获得国家主权,但随着时间推移,对新兴的明王朝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那个被尊敬的地位。在朱元璋眼中,日本不过是一个“君无道民为盗”的笑柄。但是在他人的观念里,比起这个被轻视的小岛国,大明帝国自身就不足以成为真正继承华夏文脉的大民族。大 明与 日本之间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但当面对朱元璋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时,一些关键决策者仍然坚定地拒绝妥协。
除了以上提及的问题,还有什么更充分的事实支持这一决策吗?探寻历史,我们发现,那些掌控着东京(今东京都)的领袖们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战略洞察力,以及足够多样的理由来支撑其反抗姿态之一致意见。他相信,即便作为一个力量巨大的国家,大清(满洲族)从未成功地征服海上的岛屿,因此如何打赢海战一直是个未知数。此外,由于这些领导者意识到皇帝本人不会像蒙古帝国那样远征,所以这种战争威胁其实只是一种空谈而已,因此他们也决定回报相同的一句话:“如果你真这么做,我也是可以接受挑战。”
正如预料中的那样,即便遭受如此严重侮辱和挑衅,大 明皇帝依然只是口头上的威胁,从未真正行动起来。不知他是否害怕遭遇类似蒙古那样的失败,或许更多的是因为他选择保持低调,不再追究这件事。而最终,在留给我们的一份记录中——丹书铁券——里面,就直接规定将 日本列为“不可征伐之地”。原来,他从对方回应中找到了补偿—既然对方称呼我为‘天子’、自称为‘臣’;那么我也就宽宏大量,不再追究此事了。
这一举措看似宽容,其实只是出于无奈—我不攻击你,你也不要惹我。大 明时代,与 日本之间虽然力量悬殊—大明显著超过弱小且喧嚣的小岛 japan —但从双方角力的气势上看已经趋向平衡状态。
标签: 中国朝代顺序表完整图 顺口溜 、 东晋后面是什么朝代顺序 、 明朝历代帝王谁最厉害 、 朱标死后朱棣哭了吗 、 朱元璋到底有多爱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