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亲历土木堡之变全军覆没的历史悲剧

在我阅读史景迁这本新书时,感到无比的兴奋。作者不仅提供了关于明末清初这个历史时期的深刻见解,而且还特别提到了两位散文家的作品,这些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佳作。李渔和张岱,他们的文字既有着生动活泼的情感,也充满了率真自然的情趣,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我记得自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读到张岱的《陶庵梦忆》的时候,那一段描述瘦马奔跑的情景让我不禁拍案叫绝,从那时候起,我对他的个人简介和生活方式就越来越感兴趣。我发现,他出身于一个显赫家族,曾经享受了富贵之生活,但随着时间流逝,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四十八岁那年,他写道:“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布衣蔬食,常至断炊。”他在《陶庵梦忆》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往昔浮华生活,同时也展现出了他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一面。

除了这些,我还被他的“博览之所不二斋”中的美好景象所吸引。那里的环境宽敞舒适,“高梧三丈,翠樾千重”,而后来的落魄生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住进了一处简陋的小屋,只剩下一些破旧物品,比如“碎几、折鼎、病琴、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这种从繁华到贫寒的转变,使人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最近,在图书馆里,我意外地找到了史景迁最新出版的《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中文译名为《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由温洽溢翻译。这本书让我惊喜连连,因为史景迁是我的心目中极具才华且令人敬佩的人物。当看到他写下关于我的“张迷”的观点,我迫切想要了解更多。

果然,不负我期待,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张岱的一生及其内心世界,以及他通过回忆和晚年的修史,为自己树立存在价值做出的努力。史景迁使用大量资料,并以散文或小说手法将其串联起来,其研究能力确实令人钦佩。

在写作风格上,与之前类似的是,他依旧利用引用的历史资料,将它们以散文或小说笔法进行叙述,如第一章便直接开篇说:“张岱居处前有广场……月夜灯笼亮起……”这样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热闹的大都市,而周围则是南京城内秦淮河畔丰富多彩的地标。此情此景,或许并非完全虚构,但通过史景迁的手笔,它们成为了独特而生动的情节,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何度过每一天。这份野路子般的手法,在传统意义上的严肃学术著作中几乎难以寻觅,因此让我尤为赞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