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尊崇诗书。黄庭坚说:“人不读书,肤浅无聊。”韩愈在《进学解》中自我描述为:“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其《杂诗》中表达了对古籍的厌烦。文人骚客们日诵经史,不分晝夜,他们推崇读书至极,《圣经》甚至有“读书繁多,身体疲倦”的训诫。
然而,我们也看到治国者瞧不起诗书的历史,如刘邦和秦始皇。朱元璋则以创造性的手段处理这问题。他通过八股取士政策,使得士大夫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思想,只能重复官方的观点,这种僵化的文化环境使得文学创作停滞。
清初粤人廖燕认为朱元璋的八股取士与秦焚书相似,都旨在愚弄天下,而后者的结果是人们有书却不愿阅读。这反映出,在某些情况下,即便没有直接烧毁文献,也可能导致文化上的损失和思考方式的束缚。
对于孟子的言论,朱元璋持怀疑态度,将孟子逐出孔庙,并删除了他的一些言论。这显示出当时对古代智者的批判性态度,以及政治压力下的文字审查制度如何影响着我们了解历史知识的情况。
最后,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公平、正义、辽阔和浩瀚,这些都是我们追求自由精神所必需的心灵探索。而这种探索并非仅限于商业畅销品,更应该包括那些冷僻而深刻的小册子,它们能够引发我们的思维,让我们避免偏颇与沉郁,最终达到一种理性的愤慨与坦然涅槃。
标签: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叫什么 、 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 、 建文帝活了94岁 、 康熙一生最爱的女人排名 、 康熙驾崩当晚京城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