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讲过,崇祯年间明朝大臣纷纷投靠清朝的原因。崇祯帝本人有心理疾病,他性格阴沉多疑,对外界事物都怀有深深的猜忌,只相信自己。这段时间里,他更是频繁更换官员,短短几年内就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和十四个兵部尚书,不仅如此,还杀死了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和逼死一人,这其中包括袁崇焕、熊文灿、杨镐等国家重臣。这些栋梁巨擘一旦遭到他的猜疑,就会无情地被处决。
除了杀戮之外,崇祯帝还喜欢示众以震慑百姓,比如对袁崇焕不仅在市中心凌迟处死,还号召百姓来分食他的肉家属被流徙三千里,并且家产全部没收,以此彻底消除其存在。这样的残暴行为让大臣们看到了皇帝的弱智与残暴,以及自己的未来悲惨结局,因此他们决定寻找生路。
这群受中国传统忠孝思想影响的大臣们,虽然明白将来会被史官记录为“二臣传”,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他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在大清那边,他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同的政治环境,没有随意杀害大臣的混乱,也没有像崇祯那样随意处决高级官员。大清给予他们丰厚的禄款,一些早期投靠者甚至与皇室结成了亲缘关系,如范文程、李永芳等人,他们都得到了重用甚至结婚相连。
因此,被迫生活在充满白色恐怖的大明朝环境中的这些大臣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逃避,那个地方就是金帐下,大清所提供的手腕远胜于崇祯时代的“杀杀杀”。当时,有孔有德、耿仲明在1633年降清,有尚可喜在1634年降清,有洪承畴在1639年的松锦战役中被俘并降清。而祖大寿则先后两次投降,最终也获得了皇太极的宽容,并授予他总兵衔,这种宽容态度对于那些想逃离明朝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吸引力。
从此以后,大量明朝将领开始向大清投降,其中包括沈志祥、孙可望等120多人。他们一旦投降,就能获得尊贵的地位或爵位,即使有些人最终加入反抗,但很多人的后代直到清末依然能够保留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面临着选择:要么跟随那个不断夺命、大肆屠戮的人民的心脏,而要么选择一个似乎更加温柔和公正的大帝国——即便是在历史上常常作为叛国者的身份出现,也能享有一番荣耀和安宁生活。
标签: 万贵妃杀了几个皇子 、 朱棣还有后代在世吗 、 孙若薇和胡善祥历史原型 、 康熙驾崩地点在哪里 、 孝庄不受宠怎么生了四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