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明朝武陵县碴口坡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杨时芳为当地名士,重视地方文化建设;父亲杨鹤,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以诗文著称。杨嗣昌在晚年父母去世后,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他与其父亲均以督兵闻名,并随后担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等职。
天启三年,由于遭遇阉党排挤,他辞职归隐。崇祯元年起复官职,并先后升任河南副使、右参政、右佥都御史和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在山海关显功祠内有其塑像,以整饬防务和修筑两翼城著称。
崇祯七年,他被授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但是由于家中的老人去世,他不得不回家守丧。此后他再次受命为兵部尚书,与农民起义作斗争。他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这一计划在一年之内有效打击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李自成败匿商洛山,而张献忠则伪降。
崇祯十二年五月,由于张献忠的再次反攻,以及各地农民起义的重新燃烧,崇祯帝命令杨嗣昌督师并赐予尚方宝剑。当年的初春,张献忠奇袭襄阳杀害襄王,而李自成也攻陷了河南洛阳杀死福王。然而,在追剿失败之后,不久的时间里他因忧虑过度而逝世。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导致他被追谥太子少傅及太子太傅,但他的名字仍然常常伴随着那些无力阻止乱局的人们。
此外,在文学上杨嗣昌也颇具造诣,他与来游的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中道兄弟以及竟陵派文学家钟惺等人交往甚多,有诗文酬答。而《明史》则评价他“积岁林居,博涉文籍”。至今在常德还有一些关于他的传说,如修缮城池、三尺加固桥梁和半边街路等故事,为人们留下了一份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标签: 为何那么多专家吹宋朝 、 孙若微是真实的吗 、 明朝历代帝王能力排序 、 明朝 名字排辈 、 大明战神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