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免费听杨嗣昌中华民族的智慧星辰

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明代武陵县碴口坡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杨时芳为当地名士,重视地方文化建设。他父亲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以诗文著称。杨嗣昌在晚年父母去世后,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因处乱世,他与其父亲均以督兵著称。

仕途初期,杨嗣昌曾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在天启三年因遭阉党排挤辞官归里,但崇祯元年他再次被起用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并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以知兵闻名朝野。

今山海关显功祠内有他的塑像,为纪念他整饬防务和修筑山海关两翼城,对抗后金入侵所作贡献。在崇祯七年,他被授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但随后因家事而辞职回家丁忧。崇祯十年,他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对农民起义的围剿计划,这一计划在一年内导致起义受到严重打击。

崇祯十二年五月,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掌握机务,并继续负责兵部事宜,此时已是明末权倾一时的人物,被民间尊称为“杨阁老”、“杨相”。然而,在张献忠谷城再起以及李自成攻陷洛阳之后,尽管他追剿农民起义但最终失败了。在此之后不久,他病逝湖北沙市(或说)。崇祯帝深表惋惜:“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

定国公徐允禄等请求将失守之罪判处死刑,但皇帝下令:“辅嗣昌奉命督剿,无城守专责,是诈城夜袭之檄,严饬再三,而地方若罔闻知。”因此,将其昭雪赐祭,并归葬原籍武陵。他先后被封太子少傅和太子太傅。但即便如此,有廷臣仍旧追论其罪行,最终由皇帝慨然释然。然而,当张献忠占领武陵并焚尸断骨后,使得家族声誉蒙上阴影。

《明史》评价他“积岁林居,博涉文籍”,且善于诗词酬答,与常德地区的文学家交往颇多。此外,在常德历史上,有传说指出他的修缮工作加强了常德府城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根据郦道元《水经注》的考证,也对桃源境内沅江风景点做出了贡献,为桃花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信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