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1466—1560),一位深邃的明代哲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出生于广东增城,他的学问渊博,从小接受了陈咸章的指导,并在后来的岁月里,与王守仁等思想大师切磋交流。他的学习道路独树一帜,不仅与王守仁有着不同的看法,还对当时流行的“致良知”和“知先行后”等观点提出了批判性的思考。
湛若水认为,“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这意味着心不仅是宇宙万物之外的一部分,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环。他强调:“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这与王守仁主张的心性观念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在他看来,王守仁所说的“阳明之所谓心者,只是指腔子里而为言者的说法,所以以吾之说为外”。
湛若水反对单纯追求理想中的“致良知”,主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去体认天理。他认为,“天理”、“自然律”皆发见于日用事物之间,因此要随处体认天理,这样的态度更接近实际生活。同时,他还不同意那种先知识再行走的做法,而倡导的是兼顾知识与行动,即知行并进。
湛若水留下了一系列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湛甘泉集》,这部作品汇集了他的哲学思想,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时代已经过去,但他的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启发意义,对后人影响深远。
标签: 明朝 名称及在位时间 、 朱棣为什么赐死海别 、 孙皇后陪葬朱瞻基了吗 、 元朝失败的原因 、 朱瞻基的兄弟没跟他争皇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