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1466—1560),明代杰出的哲学家,以字元明、号甘泉闻名于世,出生于广东增城。弘治年间,他以高超的学问荣登进士榜,历任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及礼部侍郎,并最终升至三大部尚书之位。
在他的早年学习阶段,他师从陈咸章,这一时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与王守仁交往并交流思想,他们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学派。在《心性图说》中,湛若水阐述了关于“心”的定义:“它既包容天地万物之外,又贯穿天地万物之中,没有内外之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了自己和王守仁的心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我所说的‘心’是指体验万物而不遗漏的实质,因此没有内外界限;王守仁所称的‘心’仅仅局限于胸腔内部说话,这就是我所说的区别。”
湛若水对王守仁提倡的“致良知”理念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天理”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务来体现,因此主张“随处体认天理”。同时,他也反驳了“知先行后”的观点,而支持的是“体认兼知行”,即知识和行为应该并重。他的著作集结成《湛甘泉集》,展示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智慧和深邃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