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起了对建文帝的公开挑战,这标志着大明王朝进入了一场动荡和血腥的“南北战争”。当时,建文帝朱允炆在南方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他手下的大将已经不多,而北方许多忠诚的将领都倒向了朱棣。尽管如此,建文帝依然任命了65岁高龄老将耿炳文为北伐主帅,以率领30万(实际13万)大军北上对抗朱棣。
耿炳文是一位有着显赫战功和威望的大将。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与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等人齐名。在长江之战中,他与父亲耿君用并肩作战,最终因阵亡而获得国家安葬,并由其子继承其职务。他的战斗经验丰富,在1357年的攻打长兴一役中,他凭借仅有的七千守军成功抵御十万敌军半个月之久,其后配合常遇春击败李伯升部队,斩杀五千余敌兵。此外他还参与了山西河北平定、云南征服等诸多重大战役,被封为长兴侯。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指挥官,也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在真定的失利之后,不仅前锋九千多人被全歼,还有鄚州失守。这次失败可能揭示了耿炳文的一个弱点:善于防守,但不擅长进攻;善于消耗,但不擅长决战。这种缺陷导致后续更多失利。当张宝被俘并放回,并传出要攻击真定消息时,耿炳文仓促调动部队,从而使得自己的人马在渡河过程中遭到了突然袭击,大乱至死伤惨重。但即便如此,当部队收缩到真定城内仍保持坚不可摧,一直抵挡三天三夜才让朱棣撤退。
不过,在这紧要关头,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就被误解为无能,最终被撤换,由李景隆取代。而李景隆则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在白沟河惨败几乎全军覆灭,只留下耿炳文孤独地守住真定城。后来,当李景隆打开金陵城门投降时,可见这一错误决定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如何彻底毁灭了整个局面。如果能够继续重用耿炳文,或许可以制约燕王,为战争带来转机点。但随着他的去世,再也没有足够强大的指挥官来扛起这份责任,而最终落入燕王之手的是一个空虚无力的中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