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是怎样在1590年明朝社会中发扬光大的

在万历年间的明朝,首辅张居正以其好色和好食著称。他的姨太太达数七,并不包括众多的妾室和短期伴侣。他为了保持旺盛的性欲,不遗余力地尝试各种能够壮阳的事物。在食与色的结合上,他达到了极致。

据记载,戚继光守卫登州时,为满足张居正的需求,专门指派渔民捕捉一种名为“腽肭脐”的海兽,即俗称海狗肾。这些海狗肾定期送往北京,用来煲汤给张居正喝。一次,他喝下这种汤后,因奇热攻心、阳亢无比,在九寒天中头顶竟出现火焰,这样在风雪之中光头成了京城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能吃到这样离奇荒诞的地步,不是稀奇事。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官员擅长饮食,他们有更多机会被请客、宴会、应酬及尊位主桌,因此他们嘴巴越吃越刁、舌头越吃越灵、胃口越吃越大,其品味也随之提高,使得厨师们不得不精益求精,以至于手艺达到登峰造极。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名士夫在京师买了一位妾,她原来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上的缕葱丝者。这表明了太师府厨房规模庞大,相当于一个营级建制。而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则讲述了年羹尧由大将军贬为杭州将军后,他姬妾散去,只留下一位专管小炒肉的小女仆。她只需每日呈进前一日所点菜单,如果点到小炒肉,她就忙个半日,但只有两三次机会。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官员来说,被请客或被宴会,是一种常态,而这也推动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那些擅长美食的官僚们对于中华美食走向世界所做出的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