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之兴知病亦知音至今绵绵不绝(图)

董寿平在甲子年(1984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中描绘了魏良辅和他的朋友们。魏良辅是昆山腔的改革者,他的朋友们大多数都是苏南一带的人氏。在这个社会中,有人既擅长医学,也擅长音乐,如周似虞和赵瞻云,他们都很有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似虞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位歌手,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非常出色。他每年都会去虎丘山唱曲,每当他开口唱歌时,尽管四周喧闹不堪,但人们能清楚地听到他在唱什么,整个广场 suddenly fell silent。

赵瞻云也是一位高明的音乐家,他自幼父母双亡三次娶妻又三次丧偶,因此性格孤独喜欢吟诵。他与张野塘一起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的门客。王锡爵请辞后,以拍曲为乐业,并请来赵瞻云演奏。赵瞻云技艺超群,每当“酒酣耳热,曼为长讴”,观众都被他的表演深深吸引。

魏良辅在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一个医生,他整天忙于诊治病患。如果他以拍曲为业,那么养家活口将变得困难。但正因为他们既擅长医学又擅长音乐,有着共同的学养、志趣和艺术见解,所以他们才能相互切磋学习。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有许多医士兼具文学才华,如吴履震撰写《五茸志逸》记载秦昌遇之喜爱诗词并常与文坛大家交往。或许是从魏良辅开始,不少昆曲家都是从医出身,或出生于医生家庭。

徐大椿既著有声乐理论著作,又是一代名医;叶堂则是从祖父到父亲都是名医,本人亦然。此外,《松江府志》记载明代名医秦景明有优伶随行替方知府看病,而非忙于医疗工作。而且,在那时候,即便是在进行治疗时,如果优伶先前演奏了一两支曲子,就能让方知府的心情转变,让病容减轻,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总之,从古至今,都有人既懂得疾病,又懂得乐音,这种文化现象一直流传至今绵绵不绝。(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