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明代武陵县碴口坡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杨时芳为当地名士,重视地方文化建设;父亲杨鹤,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以诗文著称。杨嗣昌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在晚年继承家业。
步入仕途后,杨嗣昌担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和户部郎中等职位。在天启三年因遭阉党排挤,他辞官归里,但崇祯元年又被起用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他曾以知兵闻名于朝野,并在山海关修筑城墙抵御后金入侵有功。
崇祯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不久因父母去世而回家守丧。崇祯十年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农民起义的围剿计划,使得起义遭受严重打击。此后他再次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掌握兵部事宜,被誉为权倾一时的宰相。
然而,当农民起义再次爆发时,他追剿失败,不幸逝世。在其死后,上级官员请求将其定罪,但崇祯帝认为他在临戎二载屡立战功,对其进行昭雪并赐祭。《明史》评价他“积岁林居,博涉文籍”,他的诗文集《杨文弱集》也流传至今。
在常德历史上,他修缮了常德府城并实地考证了桃源境内沅江的风景点,为当地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关于他“加三尺、桥七里、街半边”的修缮成就,也成为常德传说的一部分。
标签: 中国历史朝代完整表超详细 、 大明风华的历史背景 、 元朝经历多少年灭亡 、 如果元朝没有灭亡南宋 、 为什么明朝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