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歌悲曲旋律引发了社会对明末清初四大冤案的广泛关注甚至影响了朱元璋统治下的中都城

《凤阳歌》悲曲旋律,引发了社会对明末清初四大冤案的广泛关注。朱元璋在意识到即使使用最残忍的暴力也无法阻止人们唱这首《凤阳歌》的时候,他只好叹息,无可奈何地撤回兴建中都的人马。

提到凤阳,首先想到的是很有名气的凤阳花鼓。一首“讨饭歌”,辗转了数百年之后,已变得面目全非,保留的是那个脍炙人口的开头:“说凤阳,唱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浅显易懂的歌词,那是谁都可以看得懂的。如此“”的歌词,是明显攻击啊!矛头直指凤阳所出的皇帝朱元璋。

那些来自凤阳的乞丐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沿途乞讨,即使是丰收之年、冬天来临时,他们家门一锁仍旧出门要饭。这是一种民俗啊——讨饭本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但在凤陽,你看不出凄楚,只看到满怀欢乐,还有幽默和玩世不恭。这样的方式看起来,有一点不合常理人情。

这个奇怪民俗背后应该隐藏一个别样的故事吧?除了故事,还应有一种大众心理,一种集体无意识悄然长成的过程。

最初的凤阳城并不是“讨饭歌”,它是凤阳城流传的一段民间艺术形式。在宋朝时,在淮河两岸,就有花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了。明末画家顾见龙在家乡太仓看过花鼓表演后曾画过一幅《花鼓子》图,这是迄今为止记录花鼓最早的一幅画,现在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这意味着,在明代,花鼓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很成熟了。

关于这一情景,清人赵翼曾记述道:“江苏诸郡,每岁冬必有鳳陽人來,以老幼男女為隊伍散入村落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間始回。”

根据史料来看,这首《鳳陽歌》最早见于戏曲选本《缀白裘》,时间应该是在晚明或者清初。如果想要一个确切时间的话,那么不妨大胆追溯一次,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說极可能产生于洪武年间。在洪武十六年的圣旨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这首诗以及其背景信息。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定都应天府,也就是金陵(南京)。金陵距鳳陽不远,他对家乡的情感深厚。当他登基的时候,他特意组织选拔了一支鳳陽来的花鼓队伍前去祝贺,并降下圣旨,让他们每日热闹聚会,不再征税,只需祭祀一次皇陵即可分食猪羊等物品。他许下的诺言让整个鳳陽城变成了盛宴,每个人都盼望着成为国都,从而实现他的诺言。但当朱元璋决定将都会址从金陵迁至新设立的大都市——中都(位于今天安徽省芜湖市境内)时,当地百姓开始担忧自己的生活将受到影响,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失去土地和收入来源。此外,他们还担心政府用少量资金征用当地土地,而强行征收导致土地减少、粮食短缺的问题越发严重,最终导致农户们无法维持生计,使得整个地区陷入困境。

标签: